龙8官网手机登录入口龙8官网手机登录入口近日,围绕《规定》如何稳步实施,记者深入我省部分城乡走访调查,同时向业内人士、相关部门、城乡居民、摊主商户、塑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负责人及各界网友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意见征集。
1月上中旬,记者首先选取塑料购物袋进行调查,发现在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大型商超,基本上已采用可降解塑料袋。
大润发超市郑州市陇海路店工作人员说,早几年该超市就已向顾客提供可降解塑料袋。在丹尼斯超市郑州市人民路店、卜蜂莲花超市郑州市紫荆山路店等大型商超,记者看到可降解塑料袋也已经普遍使用。这些购物袋均为有偿使用,小号中号袋子一个0.5元,大号袋子一个0.6元。
郑州市的餐饮门店有的已尝试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一些餐饮门店还提供纸质吸管作为塑料吸管的替代品。许多大型商超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规定》倡导在购物时使用可循环的购物袋,但许多顾客还是选择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然而,在距大润发超市郑州市陇海路店不远的位于城南路、熊耳河边的桥头集贸市场,还有距郑州火车站不远的位于德济路的陇海四季鲜集贸市场等,许多商贩为顾客提供的基本是不可降解塑料袋。他们说,袋子是游走商贩来叫卖的,价格很便宜,三五分钱一个,他们免费给顾客使用。
记者到豫东周口、商丘,豫北新乡、安阳等地调查发现,相比城市大型超市和集贸市场,分布在广大乡村的小超市、小集贸市场等提供给顾客的塑料袋大都是不可降解的。每逢集会,路边摊点、游走商贩在卖东西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更是免费随意提供。
另外,在地膜使用方面,虽说厚地膜耐用、好回收,薄地膜难回收、易烂在地里,可在豫东、豫北、豫南等地调查发现,一些蔬菜种植农户在买地膜时,仍习惯购买不符合标准的薄地膜,因为这种地膜成本低,同样价钱可以覆盖更多种植面积。
记者还在我省可降解塑料专家陪同下,到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附近多个超市、药店、餐饮店等走访,未发现一个真正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询问为何不用可降解塑料袋,店员回答没收到这方面的通知。
《规定》第十二条明确,农贸市场、商场、仓储、物流等相关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标识,但记者所到之处很少看到相关标识。
“五小”场合问题多。记者在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附近的小饭店、小超市、小夜市、小摊贩、小农贸市场等“五小”场合调查,不仅发现商家免费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甚至有不少袋子上印有“可降解塑料袋”“环保包装袋”字样以假乱真。在其他广大城乡“五小”场合走访,记者遇到的情况大同小异,不可降解塑料袋在这些场合大量存在。
真假降解分不清。许多城乡居民说,在众多超市、药店、餐饮店等使用的塑料袋,一些上面印有“降解塑料袋”“环保塑料袋”等字样,不知是真是假,他们分不清。可降解塑料专家告诉记者,出现在“五小”场合的不可降解塑料袋,部分来自本省不规范小企业,部分来自邻近省份,其与可降解塑料袋相比,要么重量很轻薄,要么标识不规范,要么字迹较模糊。不过,一般人不注意的话不大容易分清龙8long8,甚至一些媒体记者也在采访中分不清,被蒙蔽。
降解标识待规范。《规定》第十一条明确,支持建立可降解塑料制品溯源体系,推行溯源码管理和可降解塑料专用标识。省塑料协会早在2021年就开展此项工作,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政府部门监管。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其并未在我省广泛推行。除河南特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少数塑料企业已经做到外,市场上难以见到经过认证、带有可降解塑料专用标识和溯源二维码的塑料制品。
举报渠道未畅通。《规定》第十三条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列入禁止、限制名录的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行为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受理处理机制,将举报方式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处理举报事项。目前有关部门的举报渠道还未畅通,未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
首先知晓禁限什么。我省将11个品类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纳入禁限塑名录: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省塑料协会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刘东亮说,这些应尽量做到家喻户晓。
引导“五小”场合集中采购。省塑料协会会长段同生说,在“五小”场合,不规范小厂产品由流动人员送货上门,导致产品质量与溯源难控,应探索建立购物袋集中采购制度。《规定》施行后,一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违反规定不予处罚。在过渡期内,执法监管部门应对未进行可降解替代的单位或个人,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整改替代。
加强全链条执法监管。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为了确保政策稳步实施和长期效果,应对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销售、使用等环节监管全覆盖,尤其要加强源头监管,严查禁塑违法行为,提升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及跨省协作等机制。对违法企业和个人通过信用系统向社会公示,跨地域、跨部门联合惩戒,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尽快畅通举报渠道。河南特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热切呼吁:将禁塑管理与市场监督执法平台对接,加强执法、监督、举报、替代品生产销售等统一管理,形成线索举报、执法行动与媒体联动机制。像公布环保举报热线一样,尽快公布举报电话及邮箱等,对案件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营造禁塑氛围。省环保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推动公益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禁塑科普宣传,将禁塑纳入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让人们知道啥是可降解塑料,啥是不可降解塑料,可降解有啥好处,为啥推广可降解塑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应带头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逐渐形成商家自觉采购、消费者自愿使用的氛围,对塑料制品努力做到减量使用、规范使用、循环使用、绿色使用。
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我省常年地膜覆盖面积800多万亩,年用量4.11万吨。全生物降解地膜成本较高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难点,从2022年开始我省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0万亩,在适宜覆膜作物中占比很小。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建议:严查非标地膜,提高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积极性,从源头保障地膜可回收;加大对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研发支持力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试点示范,适当补贴,用典型用效益引导群众逐步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进一步明确降解塑料定义。许多网友说,海南省在禁塑立法与产品名录中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定义已经明确,将传统PE、PP、PVC等材料列为非生物降解塑料纳入禁塑范围。而我省《规定》的名录中目前并未将其纳入禁塑范围,易导致符合生态发展方向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开始阶段在价格、性能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建议我省应参照国家权威部门最新定义,科学严谨地明确生物降解塑料的定义,从而推动《规定》稳步实施,行稳致远,让塑料污染治理切实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