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限塑令出台 塑料污染将“无处遁形”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6-25

  龙8long8唯一官方网站自6月20日起将施行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 (下称《管理办法》),明确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等五类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商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限期不改正的,可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限塑令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塑料制品使用较多的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该“严令”何尝不是一种推动性力量,促使电商、物流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衍生出了新的内涵。

  塑料从诞生以来,就因为其防水、抗腐蚀等优势被广泛使用。于是,问题随之而来,过度使用塑料也带来了诸多危害: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危及动物生存……

  为了让生态环境更宜人,人们对“绿色发展”开始孜孜以求。《管理办法》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要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电子商务平台应制定鼓励平台内经营者减少快递包装和外卖环节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平台规则……

  “积极联动上下游使用原厂直发包装、减量包装,始终是京东物流的环保追求。”京东物流青流计划负责人告诉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在2017年,京东物流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原厂直发包装概念,将商品包装和快递包装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寄递环节减少二次包装。”

  该负责人介绍,2022年6月5日,京东物流联合上下游企业发布原发包装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原厂直发包装需满足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和材料环保三大要素,并携手多个合作伙伴发布“至2030年实现80%以上电商渠道售卖的产品支持原装直发”的绿色包装新目标。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顺丰也在加强源头管理,通过开展包装治理专项工作,发布《顺丰包装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种类的托寄物细化包装操作要领,落实绿色包装要求。

  顺丰环保的汤蕾对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说,通过智慧包装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包装方案库,并采用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赋能快递小哥,对不同类型托寄物进行科学包装,在保障快件安全的基础上,减少了不合理包装。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从京东物流了解到,京东物流在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与尝试,在北京和海南等地区的快递业务中,生物降解快递袋已常态化使用,并研发了全纸快递包装以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

  继今年在上海启动循环包装试点后,6月5日,京东物流在北京也正式启动了循环包装共享回收模式试点,在持续规模化投放循环快递包装的同时,联合多个社区及三方平台,共建循环包装末端回收基础设施,实现循环包装的数字化回收、暂存、调拨、清洁等,进一步推进可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助力行业探索绿色包装循环、回收新模式。“今年4月,在循环包装已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京东物流宣布,至2024年底持续投放使用150万个循环快递包装,探索和推广循环包装的共享回收模式。”京东物流青流计划负责人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京东物流开展的可循环包装规模化试点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邮政局正式审批,成为通过审批后行业首家开展末端共享回收模式试点的物流企业。”

  顺丰也贴合不同业务场景,开发了满足全场景、全功能应用的可循环包装容器,容器与载具之间的标准化,实现了降低损坏、缩短操作时长、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汤蕾介绍,顺丰开发了智能化管理运营平台,辅助智能容器管理,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投用了保密运输箱、航空——集装温控箱、易碎品循环中转箱、食品循环保温箱、医药循环围板箱等成熟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包装和容器成本高、破损多、操作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2022年,循环箱循环使用次数超过3200万次,贡献碳减排量1.3万吨。”汤蕾说。

  顺丰还持续开展了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研发,积极进行生物降解包装技术储备,“自主研发的全降解包装袋‘丰小袋’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生物分解率可达90%以上。”“2022年顺丰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丰小袋’已在北京、广州等地累计投放超过6,251万个。”汤蕾告诉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顺丰还对各类生物降解包装材料开展试点工作,包括可降解环保胶带、可降解缓冲物料等,正逐步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践行可持续绿色包装。”

  在大力推广循环包装的同时,京东物流还积极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用多种方式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多年来,京东物流在快递包装中着力推进新型材料、技术应用,先后使用瘦身胶带、减少快递袋和缓冲包装等,这一举措让京东物流每年可减少3.5万吨塑料。”京东物流青流计划负责人告诉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还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实现包装减量,通过不同园区的商品出库数据、商品尺寸等来进行耗材选型优化,这一举措促进空箱率降低超20%。京东物流自主开发的耗材智能推荐系统,实现了耗材型号的精准推荐。

  京东物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深度践行绿色可持续理念。在绿色包装方面,京东物流持续探索通过包装减量化、原装直发和循环利用等多种途径减少塑料的使用,积极推动减塑、降碳。

  京东物流2022年ESG报告显示,至2022年底,京东物流可循环快递包装累计投放已超过2.2亿次。

  2022年,顺丰推行的“丰景计划”,对胶袋、胶纸、贴纸、封条等8大类物料进行减量化、标准化、场景化创新研发,通过轻量化、减量化,可折叠等手段,减少塑料消耗。“2022年,顺丰累计减少原纸使用约4.7万吨,减少塑料使用约15万吨。通过包装减量化措施,2022年共计减少碳排放约15万吨。”汤蕾说。

  有分析人士认为,关于禁塑、限塑,已是人们的生态环保共识,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在潜意识和实际行动中的“绿色自觉”。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今时代,除了京东、顺丰之外,还有数不清的行业企业在大刀阔斧推动禁塑、限塑环保实践。很多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团体与个人,采取了强力有效的举措,收获了不少经验与成果,但距离新时代发展理念的环保与生态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管理办法》要求零售场所、电子商务企业、外卖企业等需要每半年向有关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情况。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商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限期不改正的,可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管理办法》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在限塑令上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对塑料制品使用较多的行业提出了挑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管理办法》也必将促使相关行业,通过技术赋能、创新突破,推动自身更快实施高质量发展。

  据联合国环境署评估,每年有超过1400万吨的塑料进入并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预计到2030年,相关污染还将增加一倍以上。为了减少塑料污染,我国于2008年6月1日出台并实施了首部“限塑令”。2021年1月1日,“限塑令”再度升级。今年世界环境日的全球主题是“减塑捡塑”,旨在呼吁大家减少使用快消、一次性塑料制品,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减塑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首部“限塑令”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于这项要求,目前大型超市、商场执行都很到位,但在农贸市场一直难以落实。在南京的一家菜场,记者就发现市民们使用的基本都是商户提供的这种白色不可降解塑料袋。

  虽然菜场的摊位上都对塑料袋进行了明码标价,但事实上,这些塑料袋并不对消费者收费,而是算作商户的日常经营成本。

  菜场商户告诉记者,塑料袋五块钱一斤,一个月需要买好几百块钱的袋子,免费提供给顾客。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卖菜的摊位为例,正常来说,一个月大约要使用塑料袋180斤左右。

  记者在南京随机走访的四家饮品店,使用的都是可降解塑料吸管,但是几位工作人员所说的可降解饮料杯,其实都是不可降解的PP材料制作的。

  在餐饮打包、外卖服务领域,“新版限塑令”规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记者选择了一家餐饮店的打包外带和四家餐饮店的外卖服务,发现均为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而五家餐饮店使用的餐饮打包盒中,也只有一家使用了标注“环保餐盒”的打包盒,其余四家均为不可降解PP材质打包盒。

  对于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新版限塑令”规定:“到2022年底,全国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记者在南京走访了两家快捷酒店,都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供客人使用。

  而在快递行业,“升级版限塑令”则明确:“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记者在南京走访发现,一些快递内部填充物,尤其是针对一些易碎品,仍在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从记者调查到的情况看,目前的“减塑”工作,距离我们最终的目标还相距甚远。除了国家对于商户的要求,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将“减塑捡塑”从身边做起,比如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多使用纸箱、布袋等环保制品;减少外卖,使用自己的非一次性饭盒打包;在进行垃圾分类时注意分离出塑料垃圾等等,这些举手之劳,其实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塑料污染。

  本报讯 外卖包装相关问题频上热搜。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七方律师事务所进行专题研究。呼吁尽快制定外卖包装费的收取规则,把外卖包装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不得主动无偿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禁限塑令”规定出台后,外卖包装问题无法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来实现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因此上海市消保委需要代表消费者介入博弈,推动构建良好消费关系。

  从专题调研结果来看,不同商户的外卖包装费收取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既有公平性问题,又有合理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外卖包装具体收费规则的缺失,并造成了以下3个痛点问题。

  一是消费者反映外卖包装收费贵。二是消费者反映有的商户设置“按件收取”包装费,导致多次收费,收到的外卖却是装在一个盒子里的。三是消费者反映同一商户在不同平台收取的包装费价格不同;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铺在同一个外卖平台上收取的包装费价格不同。

  外卖包装因其适用场景不同,品类繁多。外卖包装物的选择需要符合食物的特性,例如包子、饺子等面食需要良好透气性的包装,因外卖配送的距离还涉及保温、保冷的问题,不同的食物需要选择不同品类的包装物。要想制定出统一的外卖包装规则会有很大的难度。

  上海市消保委呼吁把外卖包装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在商户菜单页面提供不同档次的包装供消费者选择,简单的少花钱,高档的多花钱,通过消费者的选择,能够有效实现外卖包装的减量和反浪费。

  本报讯近日,以“绿色自贸港禁塑行动派”为主题的海口市2023年全民禁塑系列主题活动发布会在海口举办,海口市禁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禁塑替代品供应商、商超与农贸商户代表、邮政快递从业代表等参加活动,学习禁塑知识,提升环保意识。

  传统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具有难分解的特性,在给大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亦有目共睹。发布会上,作为塑料制品的“使用大户”——商超与农贸市场,望海国际广场、旺佳旺超市、文华农贸市场等代表,共同发起全民禁塑行动倡议,承诺“不生产、不运输、不销售、不储存、不提供、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餐饮具等制品,共同维护海口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以身作则助力海口禁塑行动,为建设绿色生态海口贡献力量。

  现场还组织了丰富的宣传活动,通过播放禁塑宣传片、发放宣传折页、陈设展板等形式,传播禁塑知识与健康生活理念,传达“禁塑令”,倡导“全民禁塑,人人有责”,将环保理念深植市民心中。

  海南创佳达生物科技、亿科优生物降解产业园、海南兴荣环保科技等环保产品生产企业,也在现场展示并免费发放可降解环保产品,鼓励市民用环保产品替代传统塑料制品,用实际行动加入禁塑环保工作中。

  禁塑是全世界共同的长期性事业。研究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分钟有200万个塑料袋被投入使用,有100万个塑料瓶被用掉成为塑料垃圾。每年约有480万至1270万吨直接或通过河流进入海洋,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并颁布了塑料污染治理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海南省也将禁塑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制定禁塑法规,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据悉,海口市2023年禁塑系列宣传活动将通过“知识普及、宣传培训、执法监督、全民行动”等形式,持续增强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塑工作,加快打通环保替代塑料供需渠道,让绿色环保成为海口新风尚,为绿色自贸港提供助力。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重点对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出规范要求。这是我国持续发力,为打赢塑料污染治理持久战作出的最新部署。

  据了解,此次《管理办法》共5章30条,明确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5类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同时,落实固废法有关要求,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外卖企业,每半年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塑料购物袋、快递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果在使用、回收环节处置不当,就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多年来积极推动“白色污染”治理,从“限塑令”到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再到《“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法规条例的出台,逐渐建立健全塑料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动减少塑料污染成效有目共睹。

  塑料污染并非旦夕形成,治理塑料污染不能存有一蹴而就的急切心态,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努力。要想打赢塑料污染治理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在控源头、抓过程、重末端上下功夫,更要在一系列重要环节上用笨功夫下大力气推进治理。商务领域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既可通过反馈消费端市场需求影响上游厂家的产品设计理念,又实际承担着规范部分塑料制品使用、报告行为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的规范重点。

  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是我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大力度深入落实下去,对于减少传统塑料使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的具体行动,增强塑料制品绿色替代供给、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加快《管理办法》落地实施,不仅要抓紧源头治理,建立塑料用品全链条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也要加强治理过程管控,从清理、回收、监控等环节加大污染防治,还要抓好末端回收利用,打造可降解产品供应链,变“垃圾”为再生资源。